查看原文
其他

认知水平越低,人越固执


认知水平越低,人越固执
文:清悠 编:Kuange李强
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朋友遇到问题时,无论什么角度给对方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对方都会表现得极其固执,说什么都听不进去。
比如,闺蜜遇到渣男,任谁都看得出男方在骗她,但女方却坚持认为两人是真爱。任何证据摆在面前,她都不会改变主意,甚至认为别人在不怀好意地挑拨离间。
再比如,我们苦口婆心地跟一些年轻的同事、学弟学妹们说,要多学东西,多增长见识,不要总想着玩,这样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帮助。他们却提出知识无用论,遇到事情还得靠钱、靠关系、靠运气。
类似情况不胜枚举,我们的建议压根就不会起作用,对方总能寻找到反驳的理由,从而放弃努力。
每当这个时候,争论一番毫无结果时,我们都会有一种挫败感,甚至捶胸顿足,恨不得把对方的脑子扒开,把自己的脑子放进去。
我前几天跟一个伙伴交涉某个问题,他提出来说一项数据不正常肯定是设备故障的原因。
当我告诉他数据不对并非是设备运行不正常,而是因为那个时刻正好有工人在检修,同时又受其他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影响。并把检修记录发给他,还指出了几项可能性的因素。
结果我说得口干舌燥,他还是认定了就是设备故障的原因。
等冷静下来之后,我想他为什么这么固执?
可能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其认知能力,当发现这种问题时,他的第一反应甚至是唯一的反应就是设备故障,任我们怎么拿证据去给他看,他都改变不了自己的看法,因为他根本没有其他的看法。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越低,思维就会沿着线性的方向一条路走到黑,从而缺乏判断力,表现得顽固不化。
有很多人会说固执没有什么不好,它表示一个人有所坚持,不被同化。
但问题在于,固执和正向的执着或者坚持原则并不是一回事,而是表现为,在面对不同意见时,扩大敏感度,提高自尊,拒绝反省、拒绝倾听、拒绝学习。
它甚至会演变成过分的偏执和执拗,从而阻碍个体进步和成长。
很多人把固执当成一种桀骜不驯的个性,仿佛一旦不固执了,就会随波逐流,变得毫无特点可言。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错在把固执这种磕绊当成了性格的棱角,将棱角和个性相混淆。
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会保持其独特的个性,因为他们认识到,所谓的固执并不是独特的个性,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人格缺陷

固执往往使得一个人越来越偏激,缺少宽容和智慧,阻碍了良好个性的形成,阻碍了学习、思考以及接受新鲜事物能力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乔治·凯利曾经提出过一个“个人构念”,即由个人过往的见识、期望、评价、思维等等所形成的观念。
当遇到相同或者相似的场景时,一个人的脑海里便会呈现出他以往的经验来对该问题或者场景做出判断。颇有些路径依赖的味道。
当很多人的认知能力不足时,脑海里的个人构念就会趋向单一,缺乏弹性和张力。遇到问题时,个人构念所提供出来的对策就很狭隘。但这种狭窄的对策却是他们的全部,因此会将之误认为是所有的、最好的,从而拒绝其他的可能。
相仿,若认知能力很高,见识的多、读到的多、经历的多、有独立思考能力时,个人构念就会越丰富、越饱满。在同样的问题面前便不会只是执着于一种答案,而是会同时浮现出不同的思考路径。
比如在所谓的“读书无用论”中,认知能力低的人,衡量价值的标准就只是金钱。而认知水平高的人的衡量标准除了金钱之外,还有工作机会的选择,自身潜力的挖掘,精神趣味的提升,多元化的学习等等。
因此,认知能力高的人,往往更乐于提高自己,不断补充和丰富更多的思考可能性。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认知水平越高,越明白外面的世界之大,知识无涯,我们没法自我设限,固执起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领悟。
而认知能力越低,个人视角就越小,自我边界也就越窄,因此便拒绝了学习,拒绝倾听他人的意见。在完善自我的道路上便会停滞不前,如此便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
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再见面时,有时会感觉无话可说,其根本的原因是个人认知差异的不断扩大。
有些人以飞快的速度成长,其认知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有的人却在原地踏步,那么这些人的认知水平还是多年前的水平,自然会以多年前的思维、认知做判断。
认知水平相当的人,交流起来往往越轻松自如,认知水平差距大的人在一起交流时,往往会有“时间怎么过得如此之慢”的艰难。

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观念,而非其他。很多人之所以常常固执己见,是因为认知水平不足导致的观念落差。 

青年学者羽戈老师说:“观念迥异并不是时间和代际的问题,是基本思维和素养的差异”。也就是说,周围很多人之所以固执,最后产生“三观不合”,不在于新潮还是落伍,也与学历和知识储备无关,而在于是否具备现代文明的基本常识,以及用这些常识对固有偏见的自我纠正。
 
在西方这些最基本的常识是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政治、经济、哲学、科学等为基础的教育,重在培养人的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然而,这一方面的教育我们长期缺失,这才是导致三观不合的根本原因。
 
为此,先知书店精选了5本现代文明通识读物,涵盖哲学、政治、经济、科学、历史等领域,从我们产生认知差异的最基本问题出发,打通横在我们面前的常识壁垒,完成对现实问题从“看见”到“看透”的全面升级。五本书均为可读性强、读者口碑好的经典作品(含绝版书),识图扫码,一键收藏。
注:本文原载于公众号:富见,编辑需要,略有删改,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感谢原作者付出。
延伸阅读:
造成“三观不合”的八种观念
真正的强大,是从独来独往开始的
有思想的人,因清醒而注定孤独
乌合之众:群体运动“圣经”(视频)
天才分两种:一种是他,一种是其他
学会批判性思维,做一个不盲从者(中英文视频)
认识自己的无知就是最大的智慧
最可怕的不是没有思想,而是满脑子标准答案
现代文明的四个关键词
梁漱溟:思维的八个层次
人类的进步只有一个源泉 | 安·兰德
多一个人读奥威尔,自由就多了一份保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